分享成功

锕锕锕锕锕锕好大好疼漫画

本文成稿于2021年5月,是课程《电影艺术概论》的期中作业。昨天看完《流浪地球2》后又翻出这篇来看。意识到自己可能再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了,故存档。

一、缘起:第七年

《星际穿越》是迄今唯一一部我看过三遍的电影。

首次观影是2014年,《星际穿越》在中国上映,第一次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坐上近三小时。那个初中二年级的小女孩既不曾学过电影视听语言,也理解不了影片中的“四维空间”物理概念。但这都不妨碍她看完这个长长的故事并且哭得稀里哗啦——尽管并不完全能够看“懂”,也无法清楚地表达出电影的精彩之处,她却仍旧陷入一种无言的感动之中。

五年后,高三,为了准备英语课前演讲而再次观看《星际穿越》。此时,我已经可以梳理出电影的故事线,从“父女之爱”与“探索精神”这两个感动自己的电影立意出发,将它热情地推荐给同学。用视频剪辑软件把影片中男主角库珀忿忿不平于人类探索精神之将失的片段和反复出现的“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light”诗句单独剪出来在课堂上播放,复习到几近麻木的同学们从难得地书堆中抬起头来。

到了大二下学期,要写这篇课程期中作业时,忍不住再次点开了这部影片;既有一种老友重逢的亲切感,也抱着“再多看懂一点点”的期待。

二、画幅×景别:人与空间,谁更胜一筹?

在《星际穿越》中,电影的画幅并非一成不变。一部分画幅采用2.35:1的宽高比,另一部分镜头则选取了16:9这一比例。

不同大小的画幅对应不同类型的空间。在大多数镜头中,2.35:1的画幅用来表现有限的室内空间,比如地球上老房子内的卧室、厨房,太空中宇航员飞行舱的内景;16:9的画幅则用于表现更为开阔的室外场景,比如漫天黄尘之下玉米地簇拥着的老房子外观、宇航员飞行舱外的广袤宇宙、米勒的星球上的滔天巨浪、飞船穿梭其中的大朵白云,还有曼恩博士的星球上望不到边际的茫茫冻原。

在影片宽度始终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宽高比由2.35:1切换至16:9,这意味着画幅高度的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视野扩充;再搭配近景或中景镜头向远景镜头的变换,观众便能直观地体会到室内有限空间与室外广袤无垠的鲜明对比。这类对比在表现外太空的镜头中尤为突出:宇航员们在飞行舱内是驾轻就熟的;而若把镜头推至阔大到几乎没有边界的陌生宇宙中,不论是人,还是人所在的飞行舱都是渺小的——宇宙宏阔,人缺乏对于它的控制力,处于一种无力又无能的状态。

然而,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以登陆曼恩博士的星球这一事件为界限,太空叙事线中的室内外画幅却鲜少再有转换。在宇航舱内外,画幅均保持为16:9的大视野;宇航舱外的场景中也采用了更多的中、近景镜头——个体在飞行舱内外空间中的控制感差异被削弱了。

我推测这样的画幅处理暗示着故事中个体与环境间关系的转变:随着太空旅程的推进,以库珀为首的宇航团队对于宇宙空间的熟悉度和掌控感越来越强。计算、登陆、考察和防范危险,探索陌生星球的步骤由于经验的积累而愈加熟稔;在燃料不足的情况下,库珀手动操作飞船,充分利用黑洞的引力帮助永恒号飞船加速,再借助引力弹弓效应把布兰德所在的宇航舱射向艾德蒙斯的星球——黑洞不再只是一个会吞噬一切的大洞,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能动性利用它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这样的变化也呼应了影片的终极立意:人类不是等待被所谓的“他们”拯救,而是自我拯救——“根本不是什么他们,就是我们自己”。

三、叙事结构:分与合

“我父亲是个农民,那时候的人差不多都是农民。”

这是影片开始后的第一句话,许多老人穿插着叙述“那时候”的情形:气候恶化、粮食不足、漫天沙尘,以及人们如何在枯萎的作物与沙尘中艰难生活——这便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库珀的故事。

这些在影片的开头穿插的回溯式叙述,在影片的末尾终于被印证是未来世界中已获救人类所拍摄的历史记录片;片头与片尾构成的呼应,也许可以被视作某种意义上圆满的环形结构。

而影片的主体叙事部分则呈现出套层结构:地球上的故事与太空中的故事平行推进;太空中的宇航员马不停蹄地进行星际穿越,地球上的墨菲则苦苦思索如何解出方程式、找到帮助人类逃离地球的方法。当然,两条叙事线也经由留言记录和五维空间理论偶尔交错汇合。

在影片中的后半部分,两条叙事线同时达到了最扣人心弦的部分:太空之中,库珀几乎就要被曼恩博士杀死在茫茫冻原;地球上,墨菲在田地中故意放火支走哥哥,以携嫂子与侄子逃离。镜头在两个场景中快速而频繁地切换,将二者都推向了高潮;而在库珀和墨菲分别在五维空间和卧室中恍然大悟后,而两条故事线也最终走向了合并。

四、角色:性别视角 探索精神

初二第一次看《星际穿越》,便对墨菲这个女孩念念不忘。她聪慧、拥有对科学的好奇心:依循父亲“记录事实、经过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最后再得出结论”的建议,她尝试用莫尔斯码破译“幽灵”的信息,小小年纪便有许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尝试与努力。她身上也有一种孩子气的固执,因为争执阿波罗登月事件真假而与同学打架、因执意要和父亲一起去往坐标指示的神秘地点而趁机偷偷藏进吉普车。虽然与布兰德博士相比,墨菲(尤其是幼年墨菲)的戏份更少,甚至只能算作女配角,但是我认为这个角色仍然是丰满的、灵动的,尤其给那时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二,也正是我初次在学校接触到物理课的时间。在被高中物理题虐过千百遍之前,物理课还是有趣的;我学得不错,也很喜欢。顺利成章地,墨菲成为了我彼时的偶像,我也天真烂漫地有了一个大学读物理或天文专业的梦想。身边的大人总有些“女孩学理科难”的论调,我才不信——墨菲不是学得很出色吗?可见电影里的宇宙图景对我有过多么巨大的吸引力,聪敏的同龄女主角又给我带来了何等的鼓舞。

年少时的梦想总是很难实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回忆与品味当时梦想的少年心气。长大了之后才知道,不是所有的电影女主角都能凭借自己的超凡能力拯救世界——这艰巨的任务通常被交给更加雄壮的男性角色;相比于智慧和好奇心,温柔、性感才是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更加典型而普遍的特征。当我用性别视角来审视这部电影时,不得不感到吃惊:在一定程度上,它拒绝了性别的刻板形象。

此外,很多传统上被归结为“女性特质”的特点也在影片中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肯定。比如,女性通常被认为比男性更加感性且因此遭到贬低,男性则总是更加客观、理性;而在电影中,依据理论、数据、对黑洞的科学分析,更因为对恋人的爱,影片中的布兰德博士在飞船燃料不足、只够前往一个星球时,坚持选择自己的恋人艾德蒙斯去到的星球,“爱是一种力量,可以让我们能够超越时空的维度来感知它的存在。”在影片最后,布兰德在艾德蒙斯星球上安详地守候、准备新家园建设的场景,证明她的理性判断和感性直觉都是正确的。

男主角库珀同样很迷人。他也不是纯粹的“阳刚”硬汉,影片并不避讳他的脆弱:一段难以忘怀的飞行事故记忆常常化作噩梦惊扰;他惦念着逝去的妻子,会因自己深深牵挂的儿女们的留言而落泪。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是影片极力表达的探索、冒险与开拓精神的最典型化身:“我们好像已经忘记自己是谁了,我们是探险者、开拓者,而不是什么守护者”——这样的台词出自这位“不属于这里”的宇航员之口;“我想知道我们在哪儿,要去哪里”,这是侥幸从太空中被救回的库珀终于安顿后的喃喃自语,不久他便偷走一艘飞船,踏上前往另一个星球的旅程,向着永恒的未知奔赴而去。

五、结语:谢谢你陪我长大

这是我第三次观看《星际穿越》,我尝试着在电影视听语言、叙事结构与角色塑造三个方面对这部深爱的电影作一些新的分析。其实,除此之外,这次观影还有很多令我惊喜的发现,比如影片的人类观与其探讨的伦理困境,比如配乐强弱与画面光效选择惊人的一致性,比如……可惜篇幅有限,不得不就此收笔。也许将来还有四刷的机会,我也相信这部经典电影仍将留给我进一步理解的空间和新的发现。

最后的最后,对于这部制作精良、立意高远、而且仿佛总也挖掘不尽的电影——同时也算是见证过自己成长历程的电影,我想真诚地道一声感谢。“此夜良辰不可去”(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明日征途少年来。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阿涅汐(重建中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支持楼主

663人支持

阅读原文阅读  76784
举报

首页 电影  连续剧  综艺  动漫  午夜剧场  电影解说  电影资讯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www.gaokehotel.cn 联系邮箱:123456@test.cn

Copyright2009-2023 www.gaokehotel.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百度地图·搜狗地图·神马地图·360地图